谈球吧入口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劳动力短缺以及劳动成本提升成为全球众多国家要面对的问题。在此情形下,商用服务应运而生。根据咨询公司财富商业洞察的分析,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从2023年的190.8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623.5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18.4%。而普渡机器人便是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普渡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张涛提倡发明家精神,他认为凡事应该从可被创新、可被发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张涛曾先后参与创办科技媒体雷峰网以及一家家庭服务机器人公司,丰富的创业历程帮助他积累了完善的商业经验。“通过之前的创业经历,我对于要去积累什么样的技术,做什么样的产品以及机器人市场的商业逻辑是什么等问题都有了更深的思考。”张涛表示。
“当时的创业在资本、资讯和人才等几个方面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当时并没有那么多投资机构,同时由于人才资讯不流通,想要找到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也比较困难。”张涛表示。
除了这几个方面的困难,在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早期,还面临成本限制、技术不成熟以及缺乏早期市场教育等问题。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当时的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存在关键环节缺失,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等问题。
张涛表示,早期的机器人行业供应链并不成熟,很多配件的成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太过漫长,因此普渡通过前期研发工作,以替换零部件以及创新工艺等手段将成本压低,由此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基础。
2017年,普渡推出了首款机器人欢乐送,这也是当时行业内首款多层餐架式机器人,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也使得普渡在送餐机器人行业站稳脚跟。张涛进一步表示,普渡前期主要的工作还是打磨技术和产品,同时进行产品市场匹配度验证。
在技术和成本问题之外,市场也是行业整体面临的挑战。消费者通常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消费者的转变通常需要一个契机。而头部客户的规模化应用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初,普渡与等头部餐饮连锁企业达成合作,这些企业的门店开始使用普渡的商用配送机器人。伴随着头部企业带来的合作示范效应,普渡的发展快速迈上了新的台阶。
2020年开始,伴随着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的提升,服务机器人行业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普渡凭借在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地位获得了资本的高度青睐。截至目前,普渡已累计获得来自美团、腾讯、红杉等头部投资机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随着这股热潮,普渡在2021年底推出了首款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开始向多元化产品线月,普渡更是推出了第一款工业配送机器人产品PUDU T300,形成了覆盖服务配送、专业清洁和工业配送的完整产品线。
谈及进军工业的初衷,张涛表示,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不少客户将普渡的送餐机器人运用在工厂中,进行辅助流程的轻载搬运。察觉到这样的需求之后,普渡便着手开始研发工业配送机器人。
据了解,现有的大部分AGV和AMR,往往需要对工厂进行整体解决方案设计。这要求对工厂大规模的改造以及长时间的调试,部署成本极高。不同于此,普渡的工业配送机器人则专注于辅助流程的优化,聚焦于产线的初段或是末端这类辅助的低频轻载场景。
近些年来,人形机器人概念火热,人形机器人正处于工业场景商用的前夜。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显示,2023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产业规模增长至39.1亿元,同比增长85.7%;预计2024年、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不过,人形机器人热潮下,普渡机器人并没有简单地跟随,而是在2024年5月的新品发布会上提出了类人形机器人的概念,并提出了专用、类人形和人形三种形态将共同构成机器人未来的行业生态。9月19日,普渡初代类人形机器人PUDU D7正式发布,该款机器人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全面商业化落地。
所谓类人形的机器人就是机器人的形态上半身是人形,而下半身则是采用轮式底盘。通过配备的夹爪或灵巧手,类人形机器人能够自由灵活的按、拿、取、放,通过操作机械臂完成电梯按键操作、刷门禁卡、上菜等任务,PUDU D7仿生单臂的负载能力达到10公斤,末端重复定位精度可高达0.1毫米。对于终端用户来说,类人形机器人一方面免去了物联网的重复改造成本,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跨场景任务的通用性,实现不同场景内真正的端到端智能化。
张涛认为,目前纯人形机器人面临的技术挑战极高,要真正落地运用还需要较长时间,且纯人形的机器人并不适合于大面积清洁或远距离搬运等应用场景。相较于人形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只需要解决上半身的操作,下半身的轮式底盘采用的都是现有成熟的技术。因此,类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介于普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之间,技术稳定性更高,通用性更强,且落地速度更快。
“未来肯定是多种形态机器人共存的局面。参照现在世界的分工来看,也并非所有的工作都是人做的。因此不同的应用场景还是需要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张涛这样判断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2024年6月28日,普渡机器人正式宣布将在香港成立全球研发中心与国际运营总部并将入驻香港科技园。普渡全球研发中心将利用香港的人才资源,专注于人形和类人形等多元形态与AI之间的应用融合。
“普渡选择在香港落地研发中心,主要原因是香港有很多世界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可以很好地利用香港的人才和科研优势。普渡可以与香港特区的产、学、研优势相结合,并借助香港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为服务机器人行业带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助力行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张涛表示。
除了丰富的研发资源之外,香港的区位优势也是吸引普渡的原因之一。普渡的总部位于深圳,与香港仅一河之隔,往来交通便利。
“研发人员需要与硬件生产测试部门保持紧密联系,这样研发者的想法可以很快在硬件上进行验证。而香港与深圳直接的距离较为接近,方便双方的协作。”张涛表示。
近些年来,香港正在积极发展创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22年年底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其中一个发展方向为完善创科生态圈,推进香港“”,并确立将聚焦于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这三个方向。
为吸引普渡来香港,香港特区政府为普渡提供了场地、人才以及研发等方面的补贴。2024年6月,香港科技园公司与11个先进制造业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而普渡就是其中一家。这些公司将计划在香港科学园园区或创新园设立研发中心、营运及生产基地等不同项目,共同推动香港及创科生态圈发展。
“这也是我们研发向glocal(全球本土化)迈出的第一步,研发的本地化可以让产品更贴近当地市场的特点。”张涛表示。他认为,香港国际化的人才能够为普渡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提供帮助。
张涛认为,产品力是中国机器人企业出海最关键的要素。他将普渡的产品力总结为产品设计、产品功能与性能、产品质量、产品体验、产品创新、产品成本以及产品解决方案7个维度。“除了产品力,机器人企业出海还需要构建自己的品牌优势和渠道网络。”张涛表示。
2021年以来,普渡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比例迅速提升,目前,普渡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占公司整体收入的80%以上。“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力成本更高,这些地区购买商用机器人的投入产出比更高,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近些年出现的用工短缺现象也导致他们对于商用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更为强劲,以上都成为助推服务机器人出海的重要因素。”张涛表示。
根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3年,普渡机器人以23%的领先市场份额稳固占据全球第一。同时报告也指出,中国厂商出海有巨量潜在市场空间。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出海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人民币。
目前,普渡在海外市场的重点渠道包含了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等17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4年10月,普渡的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8万台,是全球出货量最高的服务机器人企业之一。在出海拓展的策略上,普渡借鉴了在内地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与各个行业的头部客户合作来拉动整体市场的发展。在欧洲市场,普渡与等五百强企业达成了合作,其猫形机器人贝拉受到当地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中国机器人出海的明星产品。
“对于普渡而言,全球化的销售渠道也是公司发展的优势之一。因此我们在香港的基地不仅承担了研发的任务,同时也是其拓宽海外市场的门户。香港是普渡机器人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枢纽,有助于普渡进一步发展全球业务。”张涛表示。